10月28日,王秀东研究员就“国家发改委12年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问题,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并得到搜狐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网易财经、和讯网、中宏网、中国发展网、金融界、东方财富网等国内重要媒体的转载,全文如下:
国家发改委12年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最低价每市斤1.15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恒 时值全国小麦大面积播种季,国家发改委首次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即每市斤1.15元),比今年下调3元。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秀东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次调整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保持不变,二是收购价格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目的是保证粮食市场稳定,保护种粮农户的利益。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10月27日发布的《关于公布201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称,2018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
王秀东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因为气候原因,最近几年国际市场的粮食供应比较充裕,但是我们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是“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所以小麦、水稻的政策一直相对稳定。但是国内外的小麦价格相差一直比较大,中国的最低收购价一直在1.18元的高点,和国际上市场价格并没有呼应起来。
2004年,中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和收购价格,粮食价格由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放开后,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2004年、2006年起国家在主产区分别对稻谷、小麦两个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按照新的政策,新粮上市后,农民随行就市出售粮食。当主产区市场价格下跌较多、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指定企业(中储粮公司)按照最低收购价格入市收购,引导市场粮价合理回升。
经济观察网记者发现,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下调,是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以来的首次下调。此前的小麦价格均保持连年上涨或不变的情况,如小麦最低收购价格2008年至2013年连续6年上涨,而2014年至2017年连续4年保持不变。
王秀东表示,现阶段,中国小麦的需求量需求和供给基本平衡,稳定为主。虽然我们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一部分小麦,但主要是为了质量结构调整。前段时间水稻的最低收购价也往下调整,但保持基本持平。而玉米种植面积下调较快,对农民的收入影响大。小麦、水稻、玉米的政策是联动的,小麦政策调整和所有口粮的供需相关。
“目前全国冬小麦的种植已经在进行,通知对于种植面积的影响应该不大。价格方面,主要产区小麦一亩地600公斤左右,一公斤差0.06元,一亩地差36元,这个数字并不大,所以这次调整对明年小麦种植户收入的影响也不算大。”王秀东说。
经济观察网记者整理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12年的小麦价格调整情况。具体信息如下:
2006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白小麦72元、红小麦69元。
2017年小麦(三等)价格白麦每市斤0.72元,红麦和混合麦每市斤0.69元。
2008年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标准品)每市斤0.77元,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0.72元。
2008年到2013年,针对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的情况,国家连续6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3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斤1.12元,6年累计提高0.41元,提高幅度为57%。
2014年每50公斤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到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
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2016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2017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6年水平不变。
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
相关链接:http://www.eeo.com.cn/2017/1028/315661.s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