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发布消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组成的“国家队”将参与“农情参数获取关键技术研究与感知装备集成应用”项目实施,出手打造智能巡田机器人代替人工巡田,给棉田生产精准作业开出科学的“处方”。
农情信息是反映农业生产的“晴雨表”。在生产中农情信息获取不全、精度不高、获取装备滞后,造成数据缺乏、互操性低、可用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疆大田种植智慧化、规模化、自动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新农机、新材料不断更新迭代,传统的以经验驱动为主的新疆农业生产模式正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开展该项目研究,旨在研制高精度、快速和低成本获取农情参数的重要装备,解决农情参数“数据从哪里来”的基础问题,突破制约农田精准作业的“紧箍咒”。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西部中心和新疆昌吉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以“技术研发—装备集成—示范应用”为研究主线,以大田种植的棉花作物为主要对象,重点突破天空地协同的农田地块农情信息感知、融合与获取的核心技术,研制低成本、高精度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核心装备,形成多角度高通量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与装备体系,实现地块单元的自然环境、作物类型、长势与产量等多维时空信息的快速获取,开展数据驱动的田间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植保无人机等技术装备集成示范,建立标准化、典型的、可复制的新疆模式。
项目从2023年至2025年为期三年,期间将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老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3000亩核心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