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编制总体规划,精心绘制建设蓝图
系统梳理,找准定位。中国农科院京区现有近3500亩土地,分布在中关村、马连洼、香山、昌平南口及马池口等5处。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是支撑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院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题工作组,历时半年多的研究论证,最终确定了《188bet平台app官方
京区土地功能定位方案》,第一次明确了农科院京区土地利用的整体框架,中关村院区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宏观研究、公共服务及院部等任务,马连洼院区主要承担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等研究任务,香山院区逐步实现农业科普与展览功能等,为全院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未来,通过规划引领、条件支撑与管理保障的良性互动,中关村、马连洼两院区的整体面貌将显著改善,科研装备与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的征程中更上层楼。
搭建畜牧业科技创新支撑平台
大力发展动物基因资源挖掘和分子育种技术,构筑我国种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我国动物新品种开发能力和速度,是畜牧业增产增效和影响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中国农科院谋划了国家畜禽改良研究中心项目并于2010年5月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主要农业动物的育种周期将由原来的7-10年缩短到4-6年,选择效率提高2-3倍以上,并鉴定出一批可用于主要农业动物超高产育种的基因资源。

助推现代科研院所建设
特产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是中国农科院历史上唯一处于村级行政辖区内的国家级研究所。偏僻的地理位置,沉重的社会负担,大大限制了研究所的发展和我国特种经济种植物领域的自主科技创新,为此,2004年特产所提出要筹建“特产科技创新中心”,2005年7月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无偿划拨土地210亩,参与共建。

奠定试验基地建设基础
为充分发挥中国农科院成果、人才及综合科研优势,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各项目标的实现,中国农科院提出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科研条件先进、创新能力一流的以粮食增产科技创新、示范为主的综合试验基地。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区之一,2009年初,院党组决定在作科所、植保所以及其他有关研究所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新乡县七里营镇建设万亩规模的综合试验基地。

支撑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迈上新台阶
二噁英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的化合物,可通过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蓄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风险,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依托该平台,将进一步开展农产品、畜禽产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高精度检测技术研究;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污染高风险地区的高风险农产品和生产投入品中二噁英污染规律研究;二噁英及其类似物代谢残留规律和毒理基础研究等,为政府主管部门对农业领域二噁英污染监管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