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于发介绍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情况。他说,到2010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全国累计种植2100万公顷,自应用13年以来,农民增收250亿元,减少农药用量80多万吨,新增产值440亿元;抗病毒木瓜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木瓜环斑病毒;抗虫水稻和高植酸酶玉米获得安全证书;药用水稻和抗虫玉米也相继进入生产性试验。彭于发以抗虫棉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总体流程和风险评价体系,他认为我国拥有符合国际规范的生物安全法规制度,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科学,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进口评价严格,我国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在持续提升。彭于发强调,一系列新基因的发现和克隆,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平台的开发都使得我国生物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张晓平着重介绍了中国大豆与全球贸易情况,他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包括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消费升级、生活水平改善与养殖业的发展回答了中国成为全球大豆主要市场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大豆进口量在全球贸易中约占66.2%。张晓平的报告也澄清了一些关于中国大豆贸易的误解,指出美国生产的大豆94%左右都是生物技术大豆,这其中有一半是在美国国内消费的。他认为要科学认识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中国的发展也需要稳定的全球大豆供应来源。
会议围绕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和相关的安全评价技术等议题展开,与会代表就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国内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次会议将为促进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研发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