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团队基于智慧农业技术开展不同麦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田间水热资源利用机制研究,揭示不同麦棉种植模式下棉花水热资源利用动态及其对棉花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与森林气象(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作物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棉花生长发育取决于环境气候、栽培管理和基因调控的综合作用。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农艺得到融合应用,整合更多环境和作物信息可更真实地模拟棉花生长。通过优化改进棉花栽培措施,可促使棉花生产更好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该研究采用物联网自动监测技术、传感器定时采集技术和空间网格采样方法,研究麦套棉、麦后直播棉和单作棉花三种种植模式下农田水热小气候动态、水热资源利用规律及其对棉花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种植模式可极大地改变棉花对水热资源的利用,单作棉花和麦套棉是棉花产量高、积温生产效率高的模式;影响棉花生物量特别是生殖器官生物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耗水量,其次是空气有效积温,且耗水量受30cm深度土壤水分变化影响最大;棉花产量与空气和土壤的积温生产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该关系受不同种植模式影响较小。
该研究进一步加强了智慧农业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是气候智慧型农业的重要实践,为气候变化下的棉花可持续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rformet.2022.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