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业丰则国家强,农业稳则社会稳,农民富则国家富。我国粮食连续实现“八年增”。这是科技的结晶。只有科技才能兴农,只有科技才能惠农,也只有科技才能强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业科技如何创新?农业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农业科技人才如何服务“三农”?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网·时代先锋”专访了农业部副部长、188bet平台app官方
院长李家洋。
中国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对农业科技寄予很高的期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国家队,188bet平台app官方 将如何履责?
李家洋: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即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性,即农业科技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稳定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向,即要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要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服务这一根本命题。
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定位、定性和定向的深刻阐述,表明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充分认识到科技进步在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将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将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依靠科技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重要内涵,将切实履行公益性机构职责,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更全面、更强大的科技保障。
中央1号文件对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任务。中国农科院必须牢牢把握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提升整体实力,不断提高对全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按照中央精神的要求,中国农科院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将努力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达到国际农业科技前沿高峰,立地就是在农业科技产业化、农业生产应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网:2012年188bet平台app官方 有哪些思路?
李家洋:为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发展,中国农科院要把握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围绕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和需求,大力推进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在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农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战略高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要加强农业科技宏观战略和重大政策研究,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院所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要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强化产业支撑能力,着力推动现代院所建设;要全面加强国内外科研协作,强力推进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
在今年,中国农科院要努力完成好10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农业和农业科技宏观战略研究,围绕国家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综合性学术研究,提高中国农科院在重大政策建议、重大战略咨询上的话语权、影响力和权威性;二是围绕农业部统一部署做好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以新品种培育、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集成配套和推广应用;三是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行动”,进一步明确“十二五”及2020年发展定位、发展思路、重点学科领域、具体实施措施等;四是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国家目标导向,研究提出重大科技选题,加强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和重大成果培育;五是加强全国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省级农科院、农业高校等的院院合作、院校合作;六是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考核评价制度和薪酬体系,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七是积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强重大科技设施、平台和试验基地建设与管理,推进农业微生物、重大动物疫病、耕地质量与土壤改良等重大科技设施立项建议工作;八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事业深入发展,加快推动“中国农业科技全球战略布局方案”的实施;九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以创新文化建设为重点的188bet平台app官方 科研文化和党风廉政建设;十是加强院所环境规划整治,形成与现代科研院所相适应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
中国网:“十二五”期间,188bet平台app官方 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兴农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李家洋:一是配合农业部等上级部门开展重大科技兴农行动。重点组织有关研究所,配合农业部开展高产创建、科技入户、科技培训等专项行动。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广示范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农业科技新成果及其配套生产技术,实现“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效结合,以适应国家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业发展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好技术支持。
二是对点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我院的人才、技术、成果为依托,找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科技支撑点,向有关地区提供核心技术成果、培训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服务等,全力支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重点落实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业以及有关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科技园区的共建工作,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合作。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兴农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政府、产业、科研的有机联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进一步强化与沿海发达地区、中部粮食主产区和西部畜牧业优势区的科技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联合组建有关科技平台,加强在人才培养、信息交流和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同时,全力做好科技援疆援藏工作,重点加强与当地政府、科研单位的合作,构建科技援疆援藏的长效机制。
四是开展“三百”科技支农行动计划。组织全院有关单位在黑龙江、河南、江西等粮食主产区,开展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为实施对象的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在甘肃、江苏、广西等地区建立科技示范县、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黑龙江、宁夏、河北等地开展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作物和奶牛、肉羊等畜禽为对象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行动,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结合“三百”计划,探索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新机制,建立科技研发、技术集成、成果转化紧密结合的成果转化新模式。
中国网:中国农科院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特点和工作模式是什么?
李家洋:经过多年的探索,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形势发展需求,188bet平台app官方 对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推广工作的特点,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本院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模式,为全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我院科技推广工作的对象包括地方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和农民,呈多元化特点,但以地方政府、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主。推广工作形式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技术培训、展示宣传、示范基地、技术扶植、技术服务、现场展示、信息交流等,引导资源向优势区域聚集,为形成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我院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模式,包括公司化技术推广模式、科研成果转让模式、技术参股模式、技术服务模式、项目带动模式等。此外,通过与地方政府不断深入合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包括政府提供资金、我院提供科技成果技术,双方以项目为纽带共同实施的“大兴模式”;通过成果推广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广阳模式”;通过展览展示,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成果转化的“锦州模式”;通过合作研发,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农垦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建立,为我院科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