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在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亚五国地处东西方交通和商业交流的要道,是古代著名“丝绸之路”的中心交点。中亚五国畜牧业具有气候好、耕地多、草场大、饲草料充足等传统优势,但其生产率低、商品率低、加工程度低等问题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我国人多地少,畜牧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较高。因此,加强我国与中亚五国的畜牧业合作,潜力巨大,可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着力点。
加强我国与中亚五国畜牧业合作的战略意义
促进中亚畜牧业发展,提升国家安全空间。畜牧业在中亚五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中亚各国畜牧业发展缓慢,畜产品消费水平较低,加工业发展滞后,居民消费以未加工产品为主。通过与中亚地区开展畜牧业合作,既可为当地畜牧业发展与进步提供技术及资金支持,加快当地畜牧业发展步伐,也可进一步消化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家安全空间。
弥补我国耕地资源不足,满足国内畜产品需求。中亚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光热同季、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等特点,为种植业及畜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中亚国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较低,耕地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大。充分利用中亚地区的农牧资源,加强畜牧业合作,可以弥补我国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缺乏的劣势,解决我国人畜争地现象,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
推进防疫关口前移,缓解疫病传播扩散。中亚国家与我国有漫长的陆路边境接壤,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情在中亚地区常年流行,给我国动物防疫构成了严重威胁。中亚五国兽医及畜牧科技水平尚不发达,疾病监测、病畜扑杀销毁、免疫标识制度的实施等均有薄弱环节。而我国疫病防治技术水平较为发达,具备较为先进完善的防疫监测体系,实现公共卫生走出去,可以将我国防疫关口前移,有效缓解我国动物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的传播扩散。
带动国内就业,促进边疆稳定。近年来,我国新疆各产业就业空间减小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使得新疆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中亚地区农业劳动密集度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我国可发挥劳动力优势,向中亚地区输出劳动力,对于缓解我国边疆就业压力、增加新疆居民收入、维护当地稳定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与中亚五国畜牧产业合作的有利条件
强烈的合作意愿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与中亚各国政治关系良好,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和平台,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我国新疆地区与中亚相接,语言、民族及宗教信仰相似,具有显著的合作优势。新疆已多次参加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举办的官方动物疫病防控合作活动,参与建立了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区域蝗虫联合防控合作机制等。在科技领域,近几年我国科技人员与中亚国家的交流和资源交换也持续增多,双方合作过程中均表现出强烈的意愿。
经济发展与畜牧业生产的互补性提供了充足动力。中亚国家畜牧业历史悠久,光热资源丰富,饲草料资源充足,牲畜改良育种经验丰富,但对畜牧业生产与科研投入不足,技术相对落后,尤其是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而我国在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的优势可弥补中亚国家的不足。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肉类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具有比较先进的畜禽养殖与畜产品加工技术,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与中亚的畜牧业合作,引领和形成畜牧业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促进双方经济共同发展。
区域性的疫病防控需求搭建了紧密纽带。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不能各扫门前雪,必须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协调统一的防控体系。在抗击人类及动物疫病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经验及先进的科研水平,尤其在控制动物疫病方面,中国防控科技机构健全,科研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对中亚国家的防控技术和设施支持,提高整体区域的疫病防控水平,不仅为我国本身提供疫病防控屏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与社会稳定,而且可在促进双方畜产品出口贸易、带动畜牧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与中亚五国畜牧业合作的路径选择
科技合作是先导。通过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农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究站点、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人才团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交流。以正在新疆建设的“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为载体,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研发与人才资源共享项目,建设具有科技信息交流、战略研究、学术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等功能的“一站式”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推进畜牧良种培育、畜禽规范化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畜牧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产业发展是重点。加大对中亚国家畜牧产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主要合作城市优先建立一批农牧产业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生产基地。鼓励我国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去,通过境外投资、参股并购、科技合作等途径加强产业合作。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媒介,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优质牧草种质资源和饲草料生产加工利用方面开展合作交流,签订中国与中亚各国双边、多边动植物检验检疫条款和畜产品(饲草料)进出口目录,共同建设优质安全的畜牧业生产、加工、物流等合作设施和进出口交易配送体系,促进畜牧业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
疫病防控是保障。加强我国畜牧防疫部门同中亚畜牧防疫部门的合作,建立涉及公共设施、医疗资源、畜禽疫病防控、食品检验等多方面合作项目,开展中国-中亚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合作,推进跨境无疫区建设。针对动物疫病,按照OIE规定,建立统一的疫病监测、病畜扑杀销毁、免疫标识制度,有效监管和控制区域内重大动物疫病。对中亚国家给予仪器设备、兽医药械的支持和援助,帮助其建立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立国家间的官方兽医合作交流平台,及时分享交流新型动物疫病疫苗和诊断方法,在疫病发生时,能够迅速发挥合力作用,有效遏制疫病发展。
推动我国与中亚五国畜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建立科技合作交流机制。由商务部、农业部牵头,由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国农科院等有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相关龙头企业参与,与中亚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畜牧业科研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开展畜禽良种研发、现代化养殖、饲料加工等全方位科技合作。
提升畜牧产业合作水平。建立由国家财政、金融机构等多主体出资的畜牧业发展基金,对中亚国家畜牧企业进行资本注入和股权收购,鼓励大规模企业运用购买、租赁、合营等方式畜牧业发达地区优先建立一批畜牧养殖基地和食品加工生产基地。由中方援助部分资金、技术及设施资源,由当地提供土地、人力等资源,建立中国-中亚畜牧产业经济区,打通沿线畜产品流通环节,签订畜产品贸易长期合作协议。
开展人才战略合作计划。由我国农业科研单位、高校与中亚各国开展中外员工培养和人才支持合作。同时,在188bet平台app官方
成立中国-中亚畜牧合作培训中心,通过交换生项目、单向派出项目、实习项目和短期交流项目为中亚学者提供到中国学习的机会,邀请中亚畜牧领域高端技术人员,开展骨干人员挂职交流,由我国提供学者学习资金及设备支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