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颖)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黄三文领导国际团队,构建了番茄的变异组图谱。该国际团队通过对360份番茄种质全基因组的分析,发掘了1100多万个SNP标记,重建了番茄驯化和育种的基因组学历史,奠定了番茄全基因组设计育种的基础。最新研究成果于10月13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番茄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大蔬菜作物,在科研上也是植物遗传、发育和生理研究的重要模式系统。黄三文介绍,食用的大果栽培番茄是由野生番茄驯化而来,果重是其祖先的100多倍。通过群体遗传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番茄经历了从野生醋栗番茄形成樱桃番茄,最终成为大果栽培番茄的两步驯化过程。
本研究运用了群体分化这一分析算法,发现了第五号染色体是决定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差异的主要基因组区域,此区域含有多个控制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硬度的基因,这些基因赋予了加工番茄显著的特征。此外,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人员此次还发现了决定粉果果皮颜色的关键变异位点,此位点的变异导致SlMYB1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缺失,进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从而使得成熟的粉果番茄果皮中不能积累类黄酮。
研究发现番茄的驯化和野生基因的导入共导致了约25%的基因组区域基本被固定,严重限制了番茄的进一步改良。番茄变异组图谱的绘就,为打破驯化和导入带来的连锁累赘、进一步提高育种效率提供了知识基础。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