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探访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业科技展示园
[中国科学报]温室里的广袤天地
发布时间:2015-07-06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5年7月3日 |作者:赵广立

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展示园
水培生菜、植物景观墙、空中结实的红薯、无限生长的番茄藤……来到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展示园,这些标榜着农业领域前沿科技的杰作,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中国科学报》记者领略了这番现代化的农科天地。
展示园其实是个“大号温室”,无论叶菜、果菜还是盆栽、花卉,全都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在室内1号温室展示区的“叶菜工厂馆”,首先看到的是多种叶菜“工厂化”栽培技术集中亮相。讲解员告诉记者,室内叶菜的栽培手段分多层细叶菜栽培、多层漂浮栽培、深液流水耕栽培、多层管道栽培等。这些栽培技术的运用,使得叶菜的空间利用率较常规栽培提高了2~3倍。同时,运用智能化监控系统,还可构建直观、可视、易操作的栽培管理平台。
场面更为壮观的栽培技术“隐藏”在“果菜工厂馆”。这里集中展示了多层立体栽培、营养液膜水耕栽培、高糖密植栽培、岩棉长季节栽培等多项果菜工厂化栽培技术成果。讲解员告诉记者,园区内,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约1.5亩)的“黄瓜车间”在采收期时每天产量可达200多公斤。当记者还在盘算每1000平方米每天生产200公斤是什么概念时,映入眼帘的“番茄辫子”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只见一串串青红相间的番茄簇拥着枝干吊挂在架子上,直从架顶上几乎垂落在地面,蔚为壮观。
讲解员告诉记者,在“番茄车间”,小型樱桃番茄(即圣女果)每年每平方米的单位产量可达30公斤,中、大型番茄的产量可以达到60公斤以上,“这几乎是露天种植的几倍到几十倍”。同时,室内还特别建有380m2的产品预处理与检测配套区,包括低温库、包装车间及农产品检测中心等,以保证蔬果的新鲜上市。
如果说叶菜工厂和果菜工厂是以单产远超传统种植方式制胜,那么“都市园艺馆”则以“休闲写意”夺人眼球。顾名思义,都市园艺馆就是将绿色园艺技术与都市生活融为一体,通过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栽培与家居、办公、休闲等空间进行结合,构建时尚、绿色、生态的现代都市生活环境。多层园艺阳台、厨房菜园均有多种选择,看得人眼花缭乱。
更让人目不暇接的是“热带花卉馆”。该馆种植和培育众多热带珍稀植物,四季绿意盎然,鲜花不断,不同功能的休息区交错,是个天然氧吧。
“绿色创意馆”的确创意十足。该馆以一棵生长期超过6年的巨型空中甘薯与四棵“蔬菜树”为主线,构建充满创意的绿色空间。在巨型甘薯树下,聚集有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农业创意产品,包括家庭园艺产品、园艺资材、园艺工具、观赏农产品等,形成立体空间上层生长作物、下层进行创意农产品互动的展示平台。此外,600平方米的迷你园艺中心(Mini Garden Center)还能让你体验绝妙的园艺生活,将美丽花园带回家。
据悉,中国农科院专家经过数年攻关,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甘薯“营养吸收根与块根根系功能分离”的创新栽培模式,实现了薯类作物(甘薯、山药、马铃薯等)的空中结薯、周年连续生产,增产和观赏效果显著。此外,相关研究团队还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茄子、辣椒、西瓜、冬瓜、蛇瓜等20多种果蔬的“树式栽培”,探明了作物树式栽培营养与环境管理的量化指标,为作物单株高产潜力发掘研究和树式栽培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展示园其实是个“大号温室”,无论叶菜、果菜还是盆栽、花卉,全都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在室内1号温室展示区的“叶菜工厂馆”,首先看到的是多种叶菜“工厂化”栽培技术集中亮相。讲解员告诉记者,室内叶菜的栽培手段分多层细叶菜栽培、多层漂浮栽培、深液流水耕栽培、多层管道栽培等。这些栽培技术的运用,使得叶菜的空间利用率较常规栽培提高了2~3倍。同时,运用智能化监控系统,还可构建直观、可视、易操作的栽培管理平台。
场面更为壮观的栽培技术“隐藏”在“果菜工厂馆”。这里集中展示了多层立体栽培、营养液膜水耕栽培、高糖密植栽培、岩棉长季节栽培等多项果菜工厂化栽培技术成果。讲解员告诉记者,园区内,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约1.5亩)的“黄瓜车间”在采收期时每天产量可达200多公斤。当记者还在盘算每1000平方米每天生产200公斤是什么概念时,映入眼帘的“番茄辫子”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只见一串串青红相间的番茄簇拥着枝干吊挂在架子上,直从架顶上几乎垂落在地面,蔚为壮观。
讲解员告诉记者,在“番茄车间”,小型樱桃番茄(即圣女果)每年每平方米的单位产量可达30公斤,中、大型番茄的产量可以达到60公斤以上,“这几乎是露天种植的几倍到几十倍”。同时,室内还特别建有380m2的产品预处理与检测配套区,包括低温库、包装车间及农产品检测中心等,以保证蔬果的新鲜上市。
如果说叶菜工厂和果菜工厂是以单产远超传统种植方式制胜,那么“都市园艺馆”则以“休闲写意”夺人眼球。顾名思义,都市园艺馆就是将绿色园艺技术与都市生活融为一体,通过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栽培与家居、办公、休闲等空间进行结合,构建时尚、绿色、生态的现代都市生活环境。多层园艺阳台、厨房菜园均有多种选择,看得人眼花缭乱。
更让人目不暇接的是“热带花卉馆”。该馆种植和培育众多热带珍稀植物,四季绿意盎然,鲜花不断,不同功能的休息区交错,是个天然氧吧。
“绿色创意馆”的确创意十足。该馆以一棵生长期超过6年的巨型空中甘薯与四棵“蔬菜树”为主线,构建充满创意的绿色空间。在巨型甘薯树下,聚集有国内外独具特色的农业创意产品,包括家庭园艺产品、园艺资材、园艺工具、观赏农产品等,形成立体空间上层生长作物、下层进行创意农产品互动的展示平台。此外,600平方米的迷你园艺中心(Mini Garden Center)还能让你体验绝妙的园艺生活,将美丽花园带回家。
据悉,中国农科院专家经过数年攻关,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甘薯“营养吸收根与块根根系功能分离”的创新栽培模式,实现了薯类作物(甘薯、山药、马铃薯等)的空中结薯、周年连续生产,增产和观赏效果显著。此外,相关研究团队还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茄子、辣椒、西瓜、冬瓜、蛇瓜等20多种果蔬的“树式栽培”,探明了作物树式栽培营养与环境管理的量化指标,为作物单株高产潜力发掘研究和树式栽培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