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信息研究所举办了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首展活动,标志着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的正式启用。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院士视频祝贺。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李金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副司长张兴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袁海波、副主任沈仲祺出席了首展活动。首展活动由
信息所所长许世卫主持。
李家洋在视频讲话中指出,国家农业图书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设施,是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中心。他希望,国家农业图书馆在支撑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研究生教育、服务全国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充分利用新馆的先进设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全院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为中国农科院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目标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陈萌山希望国家农业图书馆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地标建筑,成为中国农科院一张新的靓丽名片。他要求,新馆要加强对全院科研创新等重点工作的支撑服务,为全院基础理论、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文献资源现场服务、网络服务。要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支撑服务,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资料查询和文献获取的便利条件。要加强对国家“三农”工作和农业科技工作的支撑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跟踪科技前沿,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
国家农业图书馆新馆的正式启用,在中国农科院、全国农业图书情报界,乃至全国农业科技界都是一件大事,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德国、美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等图书馆领域及信息机构的同行与朋友通过视频送来了遥远的问候与祝福。张子仪院士、陈宗懋院士以及京内外研究所领导、科技人员、研究生院师生通过现场视频连线,表达了他们对新馆落成的祝贺与期盼。
通过首展参观活动,新馆向与会者展现了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网络支撑环境,展现了人机物一体化、信息互联互通的学术研讨空间,使大家感受到藏书阅览、网络运维、科技创新、学术交流4大区域的合理布局,为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形成“查、阅、咨、藏一体化”的现代化服务新格局。
据介绍,国家农业图书馆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具有公益服务、科技创新、学术交流3大主体功能,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农业图书馆。新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现有藏书210万余册,33万余种,拥有40多种中外文全文、文摘数据库,其中的古籍图书是新馆特色馆藏资源,目前有宋、元、明、清代古籍万余种,特别是《齐民要术》等为国内珍贵孤本。此外,新馆引进了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和资源统一发现与获取系统,装备了150TB的高端磁盘阵列、虚拟磁带库等相关软硬件设备近200台套,健全了到馆服务、现场一线服务和网络化服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院机关、院属京区单位、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成员单位的领导,全国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信息与出版企业的代表和专家等共300多人参加了活动。(通讯员 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