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亮指出,作为多种食用菌的起源地,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还有适合不同季节和不同生产方式的栽培品种,目前商业化生产种类50余种、商业品种300余个。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食用菌科研和产业的发展,先后建立了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支撑机构,支持选育了大批食用菌新品种,研发并示范了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在优势区域内发展了一大批食用菌生产基地和食用菌加工企业。今后,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支持,进一步优化食用菌的品种结构与空间布局,加强优势区域建设,不断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
此次大会以“食用菌营养与健康”为主题,以推动全球食用菌产业发展为目标,分设种质资源、育种、栽培与菌种、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营养与药用、市场管理等专题,开展学术与技术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中外专家就“中国的食用菌产业”、“未来的食用菌育种新方向与新技术”、“菌根菌栽培”、“双孢蘑菇抗肿瘤和抗代谢疾病的研究”等作了报告。来自美洲、欧洲、亚洲的10个国家的28个企业以及中国的40多家企业参加了产业技术与新产品展览。与会人员参观了金针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及食用菌夏栽和中国独特的白灵菇工厂化栽培,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食用菌产业特色和发展成果。
据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张金霞研究员介绍,人类对健康的日益关注,为食用菌的营养与活性成分的育种提供了机会,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是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采吃食用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5000年前。2011年全国食用菌栽培规模超过300亿袋,消化农林副产品3125万吨左右,总产量超过2500万吨。食用菌的市值已经超过棉花,占种植业产品总值的5%,成为粮油果菜之后列第5位的大宗农产品。除内销外,还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国际食用菌大会是国际食用菌科研领域和产业界最为重要的集会,每3-5年举办一次,自1950年起先后举办了17届,有效促进了世界各国食用菌科研、生产、贸易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对食用菌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届“国际食用菌大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食用菌产业,搭建了借鉴先进经验、同世界交流合作的桥梁。(通讯员 孟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