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我国棉花抗黄萎病新品种选育技术居国际领先
“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通过鉴定
发布时间:2013-09-30
|来源: 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近日,由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鉴定现场会在河南新乡召开。

由朱玉贤院士、喻树迅院士等棉花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先后考察了位于中国农科院新乡七里营试验基地的棉花抗黄萎病人工复合高压病圃和抗病育种现场,检查了育种体系技术平台和株系种植圃,对中植棉2号等抗黄萎病系列品种的田间抗病性和丰产性表现进行现场评议。课题主持人戴小枫研究员代表完成单位汇报了成果情况。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抗黄萎病鉴定、检测技术和棉花抗黄萎病新品种选育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
据了解,“棉花抗黄萎病中植棉系列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成果系由课题组历经26年潜心研究完成。该成果突破了以往田间抗黄萎病鉴定结果不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差,缺乏可有效利用的抗原和抗性快速检测技术等技术关键,创建人工高压复合动态病圃筛选与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病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我国第一个高抗黄萎病的棉花新种质中植372;以中植372为骨干亲本,培育出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系128个,选育出国审品种7个、省审品种6个,培育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第一个抗黄萎病、对枯萎病免疫和高抗棉铃虫的三抗棉花新品种—中植棉2号,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该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2007年被农业部指定为国家区试对照品种,先后成为农业部和多省主导品种;新陆中46号在新疆库尔勒尉犁县百亩连片种植,连续2年创下新疆棉花大面积籽棉单产最高纪录,达到800公斤/亩以上。
据悉,截止2012年,以抗黄萎病为主要特征的中植棉系列棉花抗病新品种已实现推广应用面积558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123亿元,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中植棉系列抗黄萎病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和应用,彻底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对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相关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截止2012年,以抗黄萎病为主要特征的中植棉系列棉花抗病新品种已实现推广应用面积558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123亿元,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中植棉系列抗黄萎病新品种的选育成功和应用,彻底结束了我国棉花不抗黄萎病的历史,对保障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相关学科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