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组织了有4位院士在内的13位专家,对我院提出的“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论证会由高技术司刘艳荣司长主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往来的迅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农业生物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入侵我国的危险性外来生物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的趋势,每年仅烟粉虱等11种农林病虫草害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4亿元;小麦锈病等农作物有害生物致害性变异频繁,区域性灾变风险上升;此外,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转基因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急需深入开展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研究,以保证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面对农业生物安全的复杂形势和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建设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基础设施,加强国家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与之相比,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研究滞后,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该学科的发展和高危有害生物预防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农业生物安全问题此起彼伏、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据此,我院提出了尽快启动 “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设的建议。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建成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研究系统、国际一流的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农业生物安全科学研究国家基地。以大幅度提高我国在农业生物安全领域的研究创新能力,凝聚国内外的研究队伍与力量,为农业高危有害生物的监测、检测、预防、控制和扑灭提供理论、技术、方法和标准,为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的立法、组织、行政管理和危机处理提供决策依据,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的公共管理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质疑答辩和认真讨论,专家组认为,建设“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不仅可以填补我国高危农业生物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的空白,而且还可迅速提高我国在农业生物安全研究领域的基础条件与设施能力,凝聚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研究的核心力量,系统地开展农业生物安全重大科学基础和高新技术前沿研究,打破发达国家精心构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构筑我国农业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希望国家尽快给予立项。同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明确该中心的运行机制,成为既能保证国家安全、又能提供开放研究的平台;在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上,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突出重点。
翟虎渠院长在论证会上表示,建设“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是提高国家农业生物安全能力的当务之急和根本途径。188bet平台app官方
作为我国农业科研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我国农业生物安全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示范应用等方面起着主导与引领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有能力承担并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建设与良好运作。在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和帮助下,联合相关力量,一定能把此项目做好。
分享到
“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论证
发布时间:2005-08-15
|来源: 院办公室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