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会暨两系杂交中稻现场考察会在合肥举行。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工程院朱英国院士、颜龙安院士,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郑戈处长,水稻所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组长程式华研究员,水稻所副所长李西明、副所长胡培松,安徽省农委、省农业科学院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农业部超级稻专家组成员和课题主持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各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等20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由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部超级稻研究专项联合组织的学术报告会暨超级稻现场考察活动,采取边听(学术报告)、边看(超级稻现场展示)、边交流(不同区域、不同学科领域动态)的形式,目前已成为水稻界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深受水稻科技、推广、种业等产业界的关注和欢迎。
会上,相关专家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分别就“明恢63”的创制与利用、高温热害、北粳南移、水稻产业经济、“两迁”害虫可持续防控、安徽水稻育种等领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还特别邀请了水稻所李国荣高级会计师就体系经费规范使用问题作了专题讲座。
程式华作会议总结时指出,水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今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武汉大学视察,看望了朱英国院士并实地考察了红莲型超级稻,指出“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足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的重视,这是全体水稻产业界的光荣,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程式华表示,今年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异常严峻,从年初的镉大米事件,到东南亚低价大米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再到长江中下游高温干旱、东北水灾等,都对我国水稻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到2020年我国水稻亩产至少还需要再提高30公斤以上,科技促增产、科技保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年初以来,体系专家紧紧围绕体系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在面对体系相关的各项突发事件、社会关注事件面前,始终能做到主动、自觉行动,为促进水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如衡阳、合肥、杭州等一批综合试验站在今年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遭遇严重高温干旱期间,经常派出专家赴灾区调研,并认真分析灾情、提出科学抗灾措施,尽可能减少因灾损失;在市场无休止炒作镉大米事件时,水稻体系积极部署开展品种筛选、专用肥试验等技术措施,以期从水稻科技创新的角度解决个别地区存在的镉污染问题。

据了解,程式华还主持召开了体系执行专家组会议,分析了今年水稻生产形势,确定了本次会议的议题和议程,讨论提出了《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丛书水稻分册》的编写注意事项。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先后实地考察了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牛角大圩、巢湖中垾镇示范基地,以及合肥丰乐种业、荃银高科技种业公司的示范基地。(通讯员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