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研究完成的“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项目,日前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项成果是在“十五”攻关课题“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的支持下,经过相关单位专家5年的联合攻关取得的。5年来,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生菌素产生菌—淡紫灰链霉菌海南新变种,菌种选育得到摇瓶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25倍的高产菌株;通过诱变育种和理性筛选获得了阿维菌素高产菌株,阿维菌素B1组份摇瓶发酵单位提高了2.8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仅产阿维菌素B组份的工程菌。开发了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补料发酵新工艺,使Bt发酵单位达到5500~6000IU/L(40 M3罐),生产成本降低了50%;中生菌素发酵单位达到10280mg/L(30 M3罐),生产成本降低了67%;阿维菌素发酵单位达到4500mg/L(60M3罐),生产成本降低了63%。建立了中生菌素发酵后处理综合利用新工艺和Bt微滤浓缩新工艺;中生菌素产品总收率提高到75%~78%,粉尘回收率达99.9%以上;Bt微滤浓缩产品收率提高至85%以上。研制出Bt水分散颗粒剂、油悬浮剂、微胶囊剂和纳米制剂,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和缓释颗粒剂等新剂型,其中3个新剂型获得农药登记证。
5年来,课题组累计生产阿维菌素原药200吨、Bt制剂(折算4000单位)6.0万吨、3%中生菌素1450吨,总产值6.98亿元,新增效益3.1亿元。制定了以微生物发酵农药主控茶叶、果树和蔬菜病虫害的应用技术和无公害生产规程,建立了5个以微生物农药为主控药剂的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五年累计在5个基地3类作物上的示范应用面积达到1亿多亩次,在其他作物和省份的辐射面积达到了7亿亩次,累计应用总面积8亿亩次,减少病虫害损失112亿元。
本项成果共申请专利20件,授权11件;发表论文105篇,SCI收录12篇;通过课题研究,大幅度提高了阿维菌素、Bt、中生菌素的发酵水平,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使我国成为阿维菌素的生产强国、Bt的生产大国,有效促进了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发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附图:新型微生物农药生产车间及产品
分享到
“微生物农药发酵新技术新工艺及重要产品规模应用”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发布时间:2007-03-30
|来源: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