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2月25日,湖北省召开2013年度科技奖励大会,188bet平台app官方
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及应用”荣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该研究也使我国油菜含油量研究和育种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据王汉中介绍,油菜是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所产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以上。由于我国油菜高油育种一直受到高油资源匮乏、基础研究不足、可用的高油标记和功能基因有限、高含油量与其他性状矛盾突出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菜籽含油量严重偏低,平均约41%左右,与世界菜籽第一出口国加拿大相比低4个百分点左右。
针对上述问题,王汉中带领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目前数量最大、基因型变异最广泛的含油量研究材料群体,首次探明了母体基因型对种子含油量影响效应最大,鉴定出含油量调控的5种不同途径及其4个高油亲本资源和6个新功能基因,为高油聚合育种提供了新思路、新基因和优异亲本。
该团队还建立了高效的多目标性状聚合育种技术,创制了含油量达64.8%的特高油品系YN171,刷新了油菜含油量世界最高纪录,创制出5个高含油量、双低、高产、多抗、广适油菜新品种,有效克服了高含油量与双低、高产、多抗的矛盾。这些高油品系和品种的育成,为我国和世界油菜育种提供了宝贵的亲本。其中,“中双11号”是世界上首个集高含油量(49.04%)、强抗裂角、高抗倒伏、抗菌核病为一体的双低油菜品种,也是目前最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该品种已连续4年被农业部选定为国家主导油菜品种,其含油量比一般品种高出5-8个百分点,每百公斤菜籽能比一般品种多榨5公斤的菜籽油,相当于企业增加了15%左右的纯利润。自2008年以来,“中双11号”等5个品种已在我国油菜主产区长江流域推广种植了3100多万亩,有力促进了油菜产业向高产(油)、高抗、高效和机械化发展。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