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行动起来,共建美丽中国
依靠科技净化养殖环境
本报记者 蒋建科
养殖畜禽能赚钱,但粪便难处理。
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董红敏博士选择与又臭又脏的畜禽粪便打交道,一干就是几十年。
研究畜禽养殖,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脏、臭、热等恶劣环境——冬季养殖场的氨气有时熏得人睁不开眼睛,夏天不仅有臭气,而且苍蝇漫天飞。作为一个女性,这样的环境更是挑战。
董红敏经常去全国各地的养殖场采集畜禽粪便样品,不仅要进粪沟采样,还要从粪水出口接水,有时候裤脚又湿又脏,身上难免有养殖场的臭味。“有时候确实有点难堪,但我没有特别在意。”董红敏笑着说。
规模养殖场的污水减量,这对环境保护绝对是一个大利好。“污染少点,河流和田园就干净了。”为了这个目标,董红敏到一线调研,做方案。她曾一连几天蹲守在养殖场,仔细观察畜禽喝水、进食、粪便排放和养殖场冲洗情况,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案实施后,这个养殖场的污水排放从每天200立方米下降到40多立方米,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我国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领军人物,董红敏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借助专业上的影响力,董红敏牵头组织57家单位,构建畜禽粪便污染监测网,积累了宝贵的监测数据。
她的团队与合作伙伴建立了我国第一套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系数计算模型,为摸清畜禽污染底数、制定污染防治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畜禽粪便处理不好是个祸害,处理好了就是宝贵的资源。董红敏提出污水源头减量、过程污染控制、末端高效利用的技术途径,创新的“三改两分”工艺,让养殖场污水产生量比国家限定值减少了30%—65%。她成功开发堆肥除臭污染控制、污水沼液再生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为畜禽粪便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只有埋头苦干,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董红敏说。今年,凭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贡献,她获得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奖。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