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7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副院长唐华俊在“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上说,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已经初步显露出来。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冰雪灾害影响,2009年我国北方小麦产区遭遇严重干旱以及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严重干旱等,都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非常广泛,并将继续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将表现得更为突出。
据专家介绍,气候变化直接导致我国粮食生产的热、水、光等气候资源条件变化,直接影响作物布局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如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急剧上升,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而小麦则下降为我国第三大作物,小麦品种抗冻性降低,小麦冻害明显增加,直接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土壤温度升高和降雨量的变化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发生改变,导致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加快,加速了土壤养分的变化,可能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和土壤肥力下降。大范围的气温升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干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
同时,气候变化可能诱导粮食作物基因抗逆性变化和品种改良,改变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机理,导致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和流行暴发规律的改变。如全球变暖将加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特别是小麦锈病、粘虫、草地螟等的危害加重;暖冬对农作物病虫害安全越冬十分有利,将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在温度偏高伴随阶段性干旱条件下,病虫害的种群世代数量呈上升趋势,繁殖数量倍增,往往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
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农户生产方式为主,种植规模小,抗灾能力弱,极易受到农业气象灾害的打击。数据显示,1995~2005年我国因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损失约为每年1500万~2500万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8%,占因灾总损失的55%以上,每年旱灾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1/6左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农作物受害面积占气候灾害总面积的27%,每年平均洪涝灾害作物1.4亿亩。有分析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20~50年我国粮食生产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长期的粮食安全,造成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到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唐华俊说,揭示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摸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途径和作用过程,认清我国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定量确定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等的影响程度,是国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行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迫切需求。(潘锋)
分享到
[科学时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深远巨大
发布时间:2010-09-13
|来源: 《科学时报》2010年9月9日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