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全国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现场会在广西宜州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4年,我国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产值近155亿元,比2010年的57亿元增长59%。
目前,我国的蚕桑产业正加快从传统的“一粒茧”、“一根丝”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向“一片桑园”、“一系列资源”多元化发展模式跨越。在发展模式的转变中,相关的科研单位在技术集成、资源开发和产品研制上发挥了关键作用,188bet平台app官方
蚕业研究所(以下简称“蚕业所”)对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蚕业所生物(桑蚕)功能实验室的研究员桂仲争。
蚕丝面膜火了
近日,一款面膜在江苏科技大学的微信平台上火了。
不过,这款面膜不是为人诟病的“朋友圈面膜”,而是蚕业所研究员桂仲争开发的一款蚕丝面膜。
“销量非常不错。”桂仲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款蚕丝面膜近日刚刚面世,就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这款面膜的膜是由纯蚕丝制作,其中的精华液也以蚕丝蛋白和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
蚕丝透气性好,吸收性佳,故其也被称为“人工皮肤”,同时,售价也相对偏高。因此,市面上不少打着蚕丝面膜名号的面膜实际上并没有使用真正的蚕丝,而是使用了无纺布,而桂仲争开发的这款面膜则可谓是货真价实的纯天然蚕丝面膜。
据桂仲争介绍,蚕丝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动物蛋白,通过一定的水解程序后,具有较好的保湿性,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发现,蚕丝的保湿、抗菌效果是无纺布的数十倍。而以蚕丝蛋白和多种植物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精华液则有更为显著的滋养皮肤、防皱美白等效果。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蚕丝主要是作为纤维原料用于真丝服饰、蚕丝被的生产等,充分发挥其优良特性,蚕丝还大有可为,蚕丝面膜就是其中一例。桂仲争告诉记者,在相关产品的开发上,日本、韩国等国家起步较早,已经开发、研制了一系列的相关产品,相比之下,国内目前虽有“蚕丝面膜”“蚕丝水”等产品问世,但总体上应用仍较少。
桑蚕“一身宝”
蚕丝面膜只是蚕业所蚕桑功能性产品研究与开发的新成果之一。事实上,一直以来,蚕业所都在积极地探索桑蚕资源的多元化综合利用。
“我们的目标是以蚕和桑作为原料,在传统的蚕丝纤维的应用之外,开发具有功能性多元化的食品和用品,提高蚕桑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桂仲争说。
在他眼中,桑蚕全身都是宝,无论是蚕幼虫、蚕蛹还是蚕丝,都具有多元化利用的潜力和价值。而经过多年的研究,桂仲争及其团队在蚕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也形成了鲜明的方向。
“其一是以家蚕为原料,经过一定技术手段的处理,将其加工制成相关的功能性产品。”桂仲争介绍。以蚕幼虫为原料,他先后研制了两款降血糖制剂,并与企业展开合作,进行了生产。
据悉,制剂利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和制备工艺研制而成,其富含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微量元素(钙、铁、锌等)和生物活性物质,尤其保持了家蚕、桑叶体内小分子活性物质,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补充细胞营养,有助于调节人的血糖、血脂,恢复人体良好的健康状态,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除了开发蚕幼虫资源,开发蚕蛹高附加值利用是桂仲争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传统上看,蚕吐丝结茧之后,蚕蛹是废弃物,而且蚕蛹有一股特殊的异味,因此,尽管蚕蛹富含高蛋白,但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充分开发其营养价值。”由此,他的团队攻克了蚕蛹生物脱臭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为高效利用蚕蛹蛋白奠定了基础。
一方面,桂仲争研发了干蚕蛹培养虫草的栽培技术,将缫丝后的干蚕蛹用作培养基培养蛹虫草。使用该发明方法培育蛹虫草,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培育成本低,附加值高,对于开辟珍贵中药材资源和开拓蚕业资源新用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桂仲争还开发出了“虫草茶”等蛹虫草系列产品。
另一方面,他把目光转向了蚕蛹蛋白的高效利用,从经生物脱臭后的蚕蛹蛋白中提取生物活性肽。“借助生物酶解技术,可将蚕蛹蛋白分解成具有一定生物功能的活性肽,如降血糖肽、降血脂肽、降血压肽等。”桂仲争说,相关的产品正在研发中,即将进行生产,投入市场。
桑蚕资源综合开发需各方共同参与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桑蚕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正在加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桂仲争看来,目前,相关的产品和产业市场规模仍不够大,市场影响力和关注度仍不高。
桂仲争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桑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他认为,桑蚕资源的开发利用若想改变“一粒茧”“一根丝”的发展路径,关键是从桑蚕资源中找到创新点,要明确“利用什么特性,从哪方面入手,开发什么产品”。
在产品研制、生产、进入市场之后,还需注重市场的开拓,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地了解相关产品的功能和功效。“以我们的产品为例,实际上企业是常年生产的,但是必须承认,从市场上来说,了解相关产品的消费者还不多。”桂仲争说。
他还向记者强调,想要做好桑蚕资源的多元化综合利用,离不开企业家的参与。“任何一个科研成果,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是无法转化的,更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桂仲争表示。
对于桑蚕资源多元化综合利用的前景,桂仲争表示很有信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年缫丝之后剩下的蚕蛹约30万吨,目前一吨的价值大约是几千元,但是对其进行精深加工并生产相关的功能性食品、用品甚至药品,每吨蛹的产值或可超过数万元。
“目前,大家认识到蚕桑产业应走多元化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如何走的问题。”桂仲争表示,“我们现在开展的工作仅是开始,给大家一些启示,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利用需要更多的方向和途径。”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