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瞿剑)我国科学家在863计划等支持下,全球首次育成被称为人类理想“替难者”的小型猪近交系。相关成果“小型猪近交系研究与鉴定”12月16日在京通过专家组鉴定,被认为实现了猪种质资源创新,丰富了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理论与实践,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
据该研究第一完成人、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所研究员冯书堂介绍,近交系动物以其遗传高度稳定、基因高度纯合,以及偏差小、可重复性强,而具有很高的生物学使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目前国际上已培育和利用了450多种近交系小鼠、大鼠等,广泛应用于解决人类疑难病症、攻克生命科学和医学、药学难题;而猪和鼠类相比,与人类有更大相似性,其生物学利用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更高,尤其在未来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和应用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该项研究以两头我国特有的五指山猪为系祖,采用“仔配母”“全同胞”交配、笼架饲养技术等综合措施,逐步克服、跨越了后代畸形率高、弱仔率高、成活率恢复三个阶段,成功组建了F20—F23代近交系群体,并具有完善系谱。F23的近交系数已达0.993;利用猪全基因组高密度SNP(6万多个)芯片技术与海南五指山猪进行比对,进一步证实该近交系猪的遗传均质性高,与现有海南五指山猪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性,为一种新的种质资源;利用分子遗传手段微卫星、SNP等技术方法,监测了该近交系猪的各个世代的分子遗传规律;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近交系遗传基因高度纯合;通过皮肤移植试验,发现该近交系猪的异体皮肤移植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证明其免疫抗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建立了该近交系猪的鉴定方法,主持制定了北京市实验用小型猪遗传和营养的标准并已颁布实施。
据悉,目前该近交系猪已出售3000多头,成功应用于人类疾病模型、新药鉴定、转基因食品安全、异种器官移植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