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领衔的国际黄瓜基因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此次研究对115个黄瓜品系进行了深度重测序,并构建了包含360多万个位点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为全面了解黄瓜这一重要蔬菜作物的进化及多样性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打下了基础。
据黄文三介绍,黄瓜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本是印度境内土生土长的植物。野生黄瓜果实和植株都比较矮小,果实极苦,原本在印度被作为草药使用。经过人类的驯化,黄瓜果实和叶片都变大了,果实也失去了苦味,由一种草药变成了品种多样的可口蔬菜,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在科研上,黄瓜常被用来作为研究植物性别决定、维管束形成的重要模式系统。
科研团队挑选的115个黄瓜品系分为印度类群、欧亚类群、东亚类群和西双版纳类群等4大类,其中印度类群主要来自于野生变种,而其余3个品种均来自栽培变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印度类群遗传多样性远远超过其他三个类群。这一结果证实了印度是黄瓜的发源地,也意味着野生资源中尚有很多待挖掘的基因资源。
研究发现,黄瓜基因组中有100多个区域受到了驯化选择,包含2000多个基因。其中7个区域包括控制叶片和果实大小的基因,果实失去苦味的关键基因已经明确地定位在染色体5上包含67个基因的一个区域里,为下一步克隆这一重要蔬菜驯化基因打下了基础。
此次研究还发现了一个西双版纳黄瓜特有的突变。该突变导致了编码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基因失效,从而使得西双版纳黄瓜在果实成熟期不能降解β-胡萝卜素,使得其具有特有的橙色果肉,而不是大部分黄瓜所呈现的白色或浅绿色果肉颜色。这一发现不仅为培育营养价值更高的黄瓜品种提供了分子育种工具,也为通过变异组快速挖掘重要性状基因提供了新思路。
分享到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23-08-08
- 北京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发展基金会捐赠物资助力门头沟区防洪救灾2023-08-04
- 哈兽研紧急驰援河北 助力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2023-08-04
- [人民政协报] 茶+啤酒,盛夏来袭?2023-08-04
- 中国农科院开展助力贵州台江乡村振兴系列活动2023-08-03
- 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述评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