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最大潜力也在科技。作为我国农业科技的“国家队”,188bet平台app官方
的领导者们深知这一点,他们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理念,着力与全国100 个县(市、区)进行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共建县(市、区)现代农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夏秋之交,走进中国农科院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宁夏贺兰县,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千亩日光温棚一眼望不到边,万亩示范片水稻迎风摇曳,生态渔业园水阔鱼跃,花卉苗木基地芬芳争艳……“是中国农科院帮助我县现代农业实现了这样质的飞跃!”银川市委常委、贺兰县委书记马凯说。
“拗口技术”增产10%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乍一听这个有些拗口的术语,别说是普通农民,就连一些农技人员也有点犯迷糊。但是,当这种技术在贺兰县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应用,使亩产量比普通机插增加近10%后,大家马上记住了它。
“这种技术具有秧苗素质高,机插伤根率低,插后返青快、早发好,机插秧苗均匀性好等优点。”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惠哲告诉记者,“采用这种技术,并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和统一植保的技术服务模式,实测示范方每亩产量达675.8公斤,比普通机插技术每亩增产60.5公斤,增产幅度达9.8%,推广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万亩水稻示范基地的技术专家之一,为了让当地农技人员和农民熟练掌握和运用这项新技术,院县共建一年多来,工作单位在杭州的陈惠哲已经来过贺兰县数十次。
其实不光水稻所,一年多来,每到作物或畜禽生长的关键时期,中国农科院的小麦、蔬菜、果树、畜牧、水产等方面的专家,都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贺兰县的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此外,专家们还不定期地为当地农口领导、乡镇农技人员、种养殖大户、企业负责人等开展各类专业培训。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唐华俊告诉记者,自2009 年4 月院县共建以来,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管理的新模式在贺兰县生根发芽。目前贺兰已建成3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引进新品种70多个,重点推广了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奶牛TMR饲喂技术、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等10余项新技术,示范带动了贺兰县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技落地”农民获益
记者来到贺兰县金贵镇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时,黄灿灿的金叶榆开得正旺,在碧蓝天空的印衬下,格外耀眼。该镇雄英村35 岁的马喜叶正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基地除草。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种玉米、水稻,每亩年收入也就六七百元。现在把土地以每年每亩700 元的价格流转给基地企业,再到企业打工,每年可干半年左右,工资按实际工作天数和内容结算,每天60到100元不等,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如今,依靠现代农业建设尝到增收甜头的贺兰农民日益增多。在该县新平设施农业示范区,一批高标准的温室大棚已经建成,中国农科院的番茄、辣椒、黄瓜、西瓜、甜瓜等一系列优新品种,工厂化育苗、膜下滴灌、温室小气候调控、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冬春一大茬嫁接茄子、黄瓜,早春茬果菜接秋冬茬果菜,早春茬西红柿接秋冬茬芹菜等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正在这里展开。以中密201 薄皮甜瓜为例,亩效益达2万元。
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袁龙江说,按照“一个产业,一支研发推广队伍”的要求,中国农科院与贺兰县共同拟订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实施方案。一年多来,中国农科院选派优秀人才担任相关工作的责任专家,贺兰县为每个专家团队派出了工作实施小组,双方紧锣密鼓开展工作,力求提升实施效果。
如今,广大农民从这一“科技落地”的过程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贺兰县已完成农业总产值8.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4781 元,同比增长了14.4%。
“多项集聚”打造样板
一个好的品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贺兰有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我们将进一步大力推广适宜在贺兰种植的新品种、好品种,大力推广蔬菜栽培新技术,如无土栽培、有机栽培等。此外,目前贺兰县着力发展的花卉苗木产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大有可为,可加大培训力度。”在中国农科院和贺兰县共建工作汇报会上,蔬菜花卉所副研究员刘伟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单产低是当前贺兰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主要是由于秋冬季节缺乏优质青贮饲料,影响了奶牛的生产能力。”畜牧所研究员张军民强调,“为此,我们正在积极推广全株青贮技术,并已在洪广营农林生态养殖场新建了2 万立方米青贮池。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及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效率。”
“今年贺兰县的‘稻田养蟹’面积已超过2 万亩,占了整个宁夏的40%。我们将通过试验对比,不断选择更加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并配套水稻钢架大棚旱育苗、水稻宽窄行插秧等高产技术。”陈惠哲说。
……
在短短两个小时里,中国农科院各方面专家纷纷从贺兰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工作计划。
“实践证明,院县共建有效解决了先进农业技术与转化应用脱节问题,科技人员带着新成果深入生产第一线,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服务,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了及时应用。”唐华俊说,“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在贺兰县的集聚,加强对贺兰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科技支撑,力争通过3~5 年的努力,把贺兰县打造成为引领西北、示范全国的现代农业样板区。”(本报记者 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