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工人日报]玉米籽粒直收技术获突破
打通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5-11-28
|来源: 《工人日报》2015年11月27日 |作者:黄哲雯
本报讯(记者黄哲雯)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近日,其麾下的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在辽宁、山东、新疆等全国13个玉米主产省(市、区)组织了32场玉米籽粒收获现场观摩会,相关区域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专家及全国玉米栽培学组专家协作开展了相关活动。
从“收穗”发展为“收粒”,是玉米生产技术的又一次重大变革。作科所的研究人员2010年就提出,玉米全程机械化是我国现代玉米生产的必由之路,而机械籽粒收获是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公里。自2010年起,他们在全国典型生态区建立试验示范点,从各地征集品种,筛选推荐适合当地机械籽粒收获的品种,系统研究影响籽粒收获质量的关键因素,动员种植大户、合作社购置收获机械、建立烘干设施,组织各种形式的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目前,研究团队已采集了上千块粒收田块的测试数据,制定了《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籽粒直收技术规程》和《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测产验收方法与规程》,集成玉米增密种植、单粒点播、机械追肥、籽粒直收、秸秆还田为核心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被农业部遴选为主推技术,为玉米籽粒收获技术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科学支撑。
据该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少昆研究员介绍,根据在全国多点调查,玉米籽粒直收比人工收获每吨可直接降低成本约200元,比机械摘穗降低成本约100元,并且可避免人工、机械摘穗收获在拉运、晾晒、存储、脱粒过程的损失以及霉变问题,提高玉米产品质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