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水稻所和中科院遗传所等
[中国科学报]发现超级稻增产新基因
发布时间:2015-09-09
|来源: 《中国科学报》2015年09月09日 |作者:赵广立 杨馥如
本报讯(记者赵广立 通讯员杨馥如)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从浙江地方大粒品种“宝大粒”中分离并克隆出一个能够显著提高超级稻产量的重要基因GS2。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分子植物》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和高世代回交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获得了一个主效粒型QTL基因GS2,该基因编码了一个水稻生长调控因子。研究发现,来自“宝大粒”的GS2等位基因在miR396c靶点发生了一个稀有显性突变,造成该基因表达显著上升,从而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并最终特异性地增加了穗长和籽粒大小。
通过连续回交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田间试验,研究者发现该GS2显性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穗长和粒重。同时,其他农艺性状如株高和分蘖等变化并不明显,从而提高了收获指数并最终提高产量。将“两优培九”与“培矮64S”品种配成杂交稻后,可比超级稻“两优培九”品种进一步增产9.5%。该研究有助于培育高产超级稻水稻新品种。
研究人员通过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和高世代回交群体,在第2染色体上获得了一个主效粒型QTL基因GS2,该基因编码了一个水稻生长调控因子。研究发现,来自“宝大粒”的GS2等位基因在miR396c靶点发生了一个稀有显性突变,造成该基因表达显著上升,从而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并最终特异性地增加了穗长和籽粒大小。
通过连续回交育成的近等基因系的田间试验,研究者发现该GS2显性等位基因可显著增加穗长和粒重。同时,其他农艺性状如株高和分蘖等变化并不明显,从而提高了收获指数并最终提高产量。将“两优培九”与“培矮64S”品种配成杂交稻后,可比超级稻“两优培九”品种进一步增产9.5%。该研究有助于培育高产超级稻水稻新品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