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日报]科学家将给水稻“整容”
期待产量翻番并逐步从水田走向旱地
发布时间:2016-08-18
|来源: 《人民日报》2016年8月18日 |作者:蒋建科
人民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蒋建科)正在北京参加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的国际水稻所所长马修·莫雷尔博士17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国际水稻研究所正组织全球的农业科学家对水稻进行“整容”,力争让水稻从碳3作物变成碳4作物或者具有碳4作物高效高产的特性。
马修·莫雷尔介绍,这项研究已经进行了7年,取得明显进展,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还需全球合作。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叶国友进一步解释说,水稻、小麦等是碳3作物,特点是株型低矮,产量也低,光合效率偏低,而玉米、高粱等作物是碳4作物,株型高大,产量也高,光合效率较高。所谓给水稻“整容”,就是通过科学方法,使水稻的叶片结构和造型更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光合效率,同时通过生化代谢等途径,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水稻产量翻一番,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0%—20%,提高水稻抗旱能力,让水稻逐步从水田走向旱地,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马修·莫雷尔介绍,这项研究已经进行了7年,取得明显进展,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还需全球合作。国际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叶国友进一步解释说,水稻、小麦等是碳3作物,特点是株型低矮,产量也低,光合效率偏低,而玉米、高粱等作物是碳4作物,株型高大,产量也高,光合效率较高。所谓给水稻“整容”,就是通过科学方法,使水稻的叶片结构和造型更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光合效率,同时通过生化代谢等途径,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达到高产的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水稻产量翻一番,提高水分利用效率10%—20%,提高水稻抗旱能力,让水稻逐步从水田走向旱地,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