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下俯瞰,在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交错地带,紧邻川渝的贵州大地地貌崎岖,重山消弭了平原,这里显得支离破碎。进入夏天之后的日子里,贵州北部高温晴热天气持续,天上云层总是很薄,山间有风,云朵浮动,也只能为地上的庄稼遮住片刻阴凉。
快有60天了,贵州北部多地未见有效降雨。8月下旬,由188bet平台app官方 的专家们组成的科技小分队赴贵州指导抗旱。农户们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调度水源、抢收转种,世代扎根丘陵岗地的农夫,也在这个夏天由防汛转为抗旱。
“红粱” 贵州北部多地高粱减产 质量不及常年
“我们这里一直被称作是‘川渝后花园’。”贵州北部,遵义市习水县的当地人提起自己的家乡总带着不加掩饰的自豪。这里是川黔渝相交处的枢纽地带,不同于盆地的低压高温,贵州北部山区中的县市气温,总是要稍稍低些的。每年重庆和四川气温最高的那些日子,跨省赴黔的人纷至沓来,习水人也早已习惯了盛夏中的巴蜀乡音,“可今年是个例外,在我记忆里,习水从来没这么热过。”
8月21日,贵州遵义习水县良村镇里,一处20多年未曾干涸的水塘,目前只剩下一点“锅底水”。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习水县气象台曾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到了8月21日,全县大部分地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已达中旱,良村、温水等多个乡镇,已达重旱级别。彼时,县里超过34摄氏度的高温已经持续一周,日光灼人,空气中的热浪汹涌。来自中国农科院的专家组到达习水这一天,良村镇良村村村民任树明已经顾不上天热,他与妻子一人拿了一把镰刀,背上竹篓,一头扎进半山腰处的一块梯田里,埋头收起了“红粱”。
在贵州方言中,“红粱”是高粱的别称。长江水系流经的贵州遵义、四川泸州、宜宾,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白酒生产基地,三地在群山合围下形成的“金三角”扛起了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江山。在贵州北部,高粱是除水稻和玉米之外,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小农户与知名酒厂的联系紧密,也习惯了在每年8月接收来自酒厂的收购单。
8月下旬,贵州北部超过50天未遇雨水降临的高粱,有的植株籽粒发育尚不完全。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任树明夫妇只种高粱,15亩高粱地散落在山间海拔1100米处,丘陵地区的地块分散,年复一年,机械无法抵达的山区只能靠手工收获。只不过这一年的收获季,两人的心境已与往年大不一样。
实际上,早在6月底,任树明已经能感受到今年气温的不寻常。那时,汛期快到了,气温明显偏高。到了7月中旬,往年的雨水也没有如期而至,蓄水地空空如也,这里又距离水源地较远。到当下,超过50天未遇雨水降临的高粱有部分已出现倒伏,有的植株籽粒发育尚不完全,从前亩产500斤的土地,现在约减产三至四成。
“有的或许能多收一些,但其中能符合酒厂收购标准的籽粒,可能很难超过一半。”事实上,今年当地酒厂每市斤的收购价刚刚从去年的4.6元,提升至5.6元,在猝不及防的遭遇旱情之后,等不来丰收,任树明只好趁着晴天选择抢收。高粱种了十年,即便受了灾,他也舍不得它们在日头下枯败死去,“能收一点是一点。”
8月21日,任树明夫妇二人背着竹篓前往坡地上,趁晴天抢收这一季高粱。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按照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的安排,秸秆还田后,赶着时间,地里还是要种油菜的。“局里已经准备了6吨油菜种子,目前发放到了县里各镇,多少能补偿一些农户的收入。”在习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令看来,提前做好下一季种子发放的工作,是此刻对抗旱情相对稳妥的办法,“这一季有损失,就得争取下一季补回来,提前做好这些工作,也会给种植者更多动力。”
“坝区” 多年建设下可保稳产增产
8月末,贵州北部的山区在杉树和松树等多年生植被覆盖下,一派坚韧翠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谈起,今年多地粮食种植面积均有增加,许多从前山峦之上的撂荒地也都被重新启用,只不过在这个季节,重山还是没能迎来想象中象征丰收的一片金黄。焦黄的玉米秸秆连片,像是被镶嵌在了山坡上,醒目也刺眼。好在,大多数玉米都已经在前期抢收,还伫立在田间的只剩下光秃秃的秸秆。
相对于海拔较高的区域,低海拔处相对平坦的地方,又是另一番样貌。邻近习水,桐梓县旱情已为重旱程度,而在狮溪镇,产粮大户楼方书的稻田里水量丰沛。那是一片位于山坳间的平地,在云贵地区,这样地势较为平缓的山间平地,也被称为“坝区”。机械在这里是适用的,水田里的植株密集,临近灌浆尾声的水稻籽粒也饱满坚挺。这一季,楼方书的目标是稳产增产。
8月21日,从贵州遵义桐梓县一处山坡上眺望,多数采收后的玉米秸秆已是连片金黄。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楼方书说,田里的水来自于附近的小溪沟,距离溪沟不足百公里,河道上游即是库容超1亿立方米的重庆金佛山水库,狮溪镇黄坪村就在水库控灌的30万亩灌区内。
这其实是一片正在建设中的“准高标准农田”。2017年起,这片约3000亩的坝区被楼方书承包,从前的小片田地被他一点一点改造成了如今集中连片的种植地。2019年,贵州曾开展全省样板坝区和达标坝区的创建工作,得益于这次契机,农田水利水运设施得到完善,楼方书也成为了水渠建设的受益者之一。
楼方书今年58岁,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一次灾害,来自于2016年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涝。正常来说,每年的七八月份,也是贵州防汛的重要时期。那年,洪水直接冲跑了地里的稻秧,也卷跑了稻田边的鸭、羊。楼方书觉得,相对于旱情,洪涝灾害才更让田里的庄稼和种植者束手无策。
洪水快而汹涌,干旱则是漫长又煎熬。纵然田里仍有水,稻田鸭还是会因为高温相继死去,“过去这些年偶尔也会遇到干旱,但没哪次能和今年相比。这会儿我们这里平均气温三十四五摄氏度,这是原来没有过的。”当日,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的贵州北部仍无降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和下乡指导的干部指导楼方书倒运水源接续抽水,“把这几天撑过去。”
“望天田” 有绝收水稻 种植者不忍割秧
水源是农业的命脉。8月2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毫不放松抓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分区域分条件落实抗高温热害干旱措施,《通知》中也区分了有条件灌溉和缺乏水源的地区,除了丘陵岗地和灌区末端,缺乏水源的地带还包括“望天田”。
“我们这里就算是雨养农业了,也就是望天田。”干旱不只集中在贵州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也在这个夏天直面旱情,县里的台盘乡棉花村海拔超过850米。村支书王川说,高海拔下,当地没有水塘,每年的收成多是看天吃饭。
8月21日,贵州遵义习水县温水镇,耕地边去年刚刚修好的引水渠里空空如也,干旱天气让水渠尚未派上用场。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今年的水稻收成不好,天太旱了,五月份插下的秧苗,到了八月末有的还未分蘖。
许多水田因为太久没有得到雨水的滋润,已经裂开成人手掌宽的口子。水稻秧的叶片硬且生脆,不须用力,用手轻轻一折便断了,稍一揉搓,就变成了碎片细末。王川说,村里种了580亩粮食作物,其中七成是水田,而绝收的水稻面积已经超过一半。
8月23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盘乡棉花村,作为当地旱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村里的部分水稻还未分蘖,地块已出现成人手掌宽的龟裂。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按王川的话讲,村里缺水这件事,在县里都是“挂名”的,“我们这个海拔在整个台盘乡来说都算是很高了,高海拔地区抽调水源不容易,一说当地有了旱情,县里首先是关心我们这里有没有水,老百姓能不能正常生活。”这样缺水的村庄,土质却要比周边的村庄好上许多,“我们土壤的保水性很强,能留住水,这也是我们能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王川说。
黔东南的生活相较于北部显得更加安逸自在,百姓种植的粮食商品率不高,多为自给自足。王川提到,每年各家各户地里种的粮食总是吃不完,可因为这土壤养育了群山环抱中村庄里世世代代的人们,百姓农户们仍对土地抱有一份代代相传的敬重。无论是否会带来收成,那些扎根在龟裂土壤中的植株,还将等待下一个种植季的到来。
地势复杂 山坡上每一处耕地各有不同
8月20日到23日,来自中国农科院机关党委、生物所、作科所、灌溉所的6位专家,前往包括毕节金沙县、黔西县、遵义习水县、桐梓县、黔东南台江县等5个县,在多个乡镇现场了解当地抗旱情况、协助地方制定技术指导方案。
被山峦笼罩的贵州,平原地区占比不到一成。在专家眼里,贵州的地理情况复杂,各个区域都有其不同特点。
例如,在毕节黔西县定新乡,玉米很多都种植在山坡上,受旱情影响已经基本成灾,甚至绝收。而同在贵州北部的遵义习水、桐梓两地,坡地玉米多数已经抢收,仅小幅减产。又例如在高粱种植面积18万亩的毕节金沙县,其中超六成为知名酒厂所下达的种植订单,但因为播种时间的差异,仍有部分作物因旱受灾。贵州山坡耕地密布,种植作物的时间,选择的品种、地力的参差、日照的差距、距离水源的远近,都让每一片坡地作物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
实际上,贵州并非我国粮食主产区。今年2月份,全国各省(市、区)公布本年度的粮食播种面积,贵州定下的目标是4156.4万亩。这个数字,放在全国各省的种粮面积中,至少排在第15名开外。常年七八月份需集中精力防汛的部分山区,或许对于抗旱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可怀着对耕作土壤寸土寸金的珍惜,贵州在山地抗旱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寻找到应对灾害的智慧与路径。
8月23日,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受益于传承若干年的稻田养鱼习惯,台盘乡基保村的水稻前期存蓄了足够多的水,目前水稻长势良好。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在黔东南台江县台盘乡基保村,赶上干旱之年,村里水稻的亩产仍能保持在1200斤以上——稻田养鱼是当地人的耕作习惯,而为养鱼在四五月份早早蓄好的水,能让水稻躲过这七八月份突如其来的旱情;在遵义习水县温水镇,为了养活年出栏12000头的猪场和4000头羊,目里村的支部书记吴小军果断打井,机械下探50米后,不只养活了猪羊,也为地里的蔬菜、作物找到了活路。
算总账 粮食稳产仍有希望
8月以来,川渝高温、长江汛期反枯备受关注。贵州不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份,极端气温不及川渝,而在专家们的视角下,与长江流域的其他受高温晴热天气影响的省份一样,贵州的农作物同样在久未经雨的高温中备受煎熬。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是本次赴黔指导组的带队组长,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从走访的点位来看,贵州山区600-1000米海拔范围内的农作物普遍受旱情影响较为严重,这个高度注定了农作物多数远离水源,且气温未因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另外,贵州山区的基本灌溉措施相对缺乏,也就导致了许多山区的耕地,都成了望天田。”
8月20日至23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专家组赴贵州指导抗旱工作。图为中国农科院生物所副所长(中)正在田边查看玉米受灾情况。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但在粮食安全方面,专家提到,当下,贵州也有其自身的一些优势和特点。“比如贵州今年粮食扩种的面积比较多,同时,贵州各地前期营养措施到位,所以秧苗的情况也比较壮实。还有,贵州很大面积的水稻和高粱因为播种时间比较早,受高温影响较小。”
考察过程中,专家们给了农户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很多指导和意见,其中包括适时地施用肥料、人工干预授粉过程保证结实率、在有水源的情况下早晚浇水避免一次性灌溉、以及秸秆还田等等。让专家觉得欣慰的一点是,专家们给出的很多技术方案,也是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正在做的主要工作。专家认为,当前农户们的当务之急在于抢收与转种,“同时还需关注水资源的调配,要顾及即将转种的农作物。”
据气象部门预报显示,贵州干旱地区最近的一次雨水将在8月底到来。25日08时-26日11时,利用增雨条件,贵州调度全省整夜连续作业,贵州省的西南部干旱面积明显减小。而对于贵州北部来说,今夏的雨水,还在期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