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1)将我国已公布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分为23类,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和其他。
该标准规定了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限量标准,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如三聚氰胺、皮革水解物、苏丹红等其实是非法添加物质,但在传播中往往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误导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产生误判和恐慌。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用量较少,但在食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等过程中,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必要的。
食品添加剂一词源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但其实际应用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就掌握了用色素为糖果着色的技术;我国古代《食经》和《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添加剂”使用的记载,如盐卤被用作凝固剂生产豆腐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给食品加工带来很多好处与便利:合理使用着色剂、调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感官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风味、色泽、口感的要求;合理使用防腐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能够保持或提高食品品质,防止食品变质;合理使用稳定剂、凝固剂等食品添加剂能优化加工工艺,有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合理使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强化剂等食品添加剂还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婴儿奶粉中为什么要添加左旋肉碱
近期,网上热议婴儿奶粉中添加左旋肉碱一事,由于左旋肉碱曾被一些减肥产品作为宣传热点,不少人质疑其添加在奶粉中的安全性。那么,婴儿奶粉中为什么要添加左旋肉碱?到底可不可以添加呢?
左旋肉碱是一种人体营养素,它是脂肪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物质,能够作为载体参与脂肪酸的运输,从而促进脂肪分解和能量产生。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合成左旋肉碱的效率低于成人,无法满足自身对左旋肉碱的需求。母乳中含有左旋肉碱,产后第一周母乳中左旋肉碱的浓度最高达到80~100 nmol/mL,可以补充婴儿对左旋肉碱的需要。而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适量添加左旋肉碱,可使其配方最大程度地接近母乳的功能。
目前,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在婴儿奶粉中加入左旋肉碱。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中规定,左旋肉碱属于可选择性添加的成分之一,如果要在标签中标识左旋肉碱,则其含量不得低于0.3mg/100kJ。《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中规定,左旋肉碱在调制乳粉(仅限儿童用乳粉)中的允许添加量为50~150 mg/kg。
所以说,婴儿奶粉强化添加左旋肉碱是为了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只要添加量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即可视为安全的和有益的。
(作者单位: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产品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