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驱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
素有农业科技“国家队”之称的中国农科院,2013年启动实施了旨在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科技创新工程,已于今年正式结束试点探索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3年过去了,这场农业科技领域改革的“一号工程”究竟实行得怎么样?它又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再造体制,让科学家“轻装上阵”放手干
“以前做研究,是谁给经费就给谁做,争取到什么项目就做什么。”中国农科院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人员孙约兵笑谈,“忙忙活活一年追着项目下来,方向不明,成果也不显著。”这一现象,在我国科研界并不鲜见。
“农业科研与其他领域不同,周期长、风险高、产出慢。由此,我们看到了稳定支持的重要性!”2013年1月,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宣布启动这项国家长期重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此举是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任务是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资源分散重复的问题。
“创新工程提出,稳定支持我们60%的经费比例,让科研人员不用再天天找饭吃,而是可以静下来瞄着未来10年的方向做研究。”作物科学所副所长王述民感叹,“今年我们所三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创新工程给了我们放手去干的信心。”
同时,科技创新工程在用人机制上陆续出台政策,使创新资源向创新能力强、效率高的团队和研究所不断倾斜,为的就是让科研人员有所得,有干劲儿。
创新工程开展伊始,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全部下岗,然后重新竞聘,同时大幅提高绩效和奖励工资比例。据加工所所长戴小枫介绍,改革后的加工所,引进海内外人才100多人,占职工人数的70%,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超过90%,一举扭转了加工所之前在年龄、专业、学历和岗位的“四个倒挂”的局面。
在采访中,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奎用了四个“心”表达自己的感受:“科技创新工程公平量化的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让科研人员更加用心,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让科研人员更加安心,灵活、科学的经费管理机制令科研人员更加省心,现在投入科技创新工作更加全心。”
明确方向,摆脱“大科研,小作坊”
“以前你要问我们是搞什么研究的,我都不好意思介绍,杂粮、荞麦、黑豆、绿豆,偶尔搞点主粮,也不是大宗的。研究方向不明确,还和别的所有重复,我们研究所真是越干越边缘。”对于这种“大科研,小作坊”的弊端,戴小枫深有体会。
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办公室主任方放介绍,创新工程试点三年来,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和产业重大需求,对全院学科布局重新调整,初步建立起了三级学科体系,将全院原有的1026个课题组,调整优化为315个科研创新团队,由此彻底打破了原来小课题组的科研组织方式,也让科研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
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传统研究室的概念已经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聚焦农业环保3个领域重大需求而成立的9个创新团队。团队成员由环保所全体科研人员按兴趣和能力双向选择而成。每个团队设立一个首席科学家、一个首席助理配一个客座专家,带动团队成员,可以实质性经常合作,一年至少一两次活动,直接和科学前沿对接。
“创新团队的组建让研究所不再过度竞争,各自为政。”方放说。试点三年来,创新工程统一调动多家研究所力量,集中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鼓励创新,成果更显“顶天立地”
在2016年1月召开的中国农科院工作会议上,李家洋自豪地说:“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不仅有‘顶天’的研究,突破农业科研的前沿领域,加快原始创新的能力,出现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也有‘立地’的成果,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农科院共有6项科研成果榜上有名。而2014年,中国农科院同样有6项成果获奖,并实现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类别上的“大满贯”。在实施创新工程试点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共获国家级科技成果30余项,发表SCI论文接近8000篇,授权专利3700项,在数量上是“十一五”期间的五倍还多。
“以前我们发表国际顶尖学术论文,往往只是第二或第三作者,而实施创新工程这三年来,我们开始‘以我为主’,以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5以上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了。”水稻所所长程式华告诉记者,三年来水稻所平均每年都有近25个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而在创新工程实施之前,每年发明的专利数仅为15个。
三年科技创新工程试点使改革的撬动作用初步显现。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将这一工程定义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器”:“它撬动了改革,也驱动了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农科院把创新工程作为体制再造、机制再造的载体,以此改变中国农科院的科研方式、管理方式和人才结构,进而将为全国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提供一条思路。”(本报记者 杨 舒)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