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专家解读⑤
[农民日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食物与营养发展
发布时间:2014-02-24
|来源: 《 农民日报 》2014年2月20日 |作者:秦玉昌 孙君茂
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这是《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鲜明特色之一。《纲要》明确指出应“加强对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为我们今后开展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抓住食物生产、食品加工、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四个关键环节,大力开展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
在食物生产环节,要加强食物新品种培育与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功能基因,发挥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各自优势,选育创制优质高产、功能突出、适应性强的食物新品种。积极开展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包括新资源食品来源、传统食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及含量、估计摄入量、用途和使用范围、毒理学等研究;微生物产品的菌株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或者毒理等研究。
在食品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与大豆食品的生产,加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以及奶类和大豆等的高营养保持度、高值化、方便化的加工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尽快研发一批利用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适合不同人群消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装备研发,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
在食物消费环节,加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以三类重点产品为切入点,分析测定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建立我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筛选营养品质评价的理化指标,构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标准体系;开发准确、快速、方便、无损且高通量的农产品营养品质检测新技术。研究农产品采收、储藏、运输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分析影响营养品质变化的关键参数,研发一批农产品营养品质保持技术。
在营养改善环节,加强食物营养对健康的作用研究与产品研发。分析农产品中特有营养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挖掘促进健康的食物特殊功能因子,深入分析功能因子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理;研究建立食物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效应剂量及量效关系,为特定营养需求人群提供食物摄入限量标准和指导值。研究开发适合特定人群体质、具有特殊营养功能、满足特殊营养需要的食品,例如母乳代用品、营养强化食品、低盐食物、低脂食物等。
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需要构建联合协调机制。要针对制约食物生产、食品加工、食物消费和营养改善四个关键环节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建立农业、卫生、商务、食品等多部门科技创新联合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团队组建、成果评价等过程中,打破学科分割、行业分割、部门分割,实现“田头—车间—市场—餐桌—人体”五点一体、有机联结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分配制度,激发和保护科技创新活力,促进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协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食物生产环节,要加强食物新品种培育与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功能基因,发挥常规育种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各自优势,选育创制优质高产、功能突出、适应性强的食物新品种。积极开展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包括新资源食品来源、传统食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及含量、估计摄入量、用途和使用范围、毒理学等研究;微生物产品的菌株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或者毒理等研究。
在食品加工环节,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围绕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与大豆食品的生产,加强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以及奶类和大豆等的高营养保持度、高值化、方便化的加工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尽快研发一批利用区域优势农产品资源、适合不同人群消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装备研发,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
在食物消费环节,加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以三类重点产品为切入点,分析测定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营养品质,建立我国农产品营养品质数据库;筛选营养品质评价的理化指标,构建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标准体系;开发准确、快速、方便、无损且高通量的农产品营养品质检测新技术。研究农产品采收、储藏、运输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分析影响营养品质变化的关键参数,研发一批农产品营养品质保持技术。
在营养改善环节,加强食物营养对健康的作用研究与产品研发。分析农产品中特有营养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挖掘促进健康的食物特殊功能因子,深入分析功能因子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理;研究建立食物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的效应剂量及量效关系,为特定营养需求人群提供食物摄入限量标准和指导值。研究开发适合特定人群体质、具有特殊营养功能、满足特殊营养需要的食品,例如母乳代用品、营养强化食品、低盐食物、低脂食物等。
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需要构建联合协调机制。要针对制约食物生产、食品加工、食物消费和营养改善四个关键环节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建立农业、卫生、商务、食品等多部门科技创新联合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团队组建、成果评价等过程中,打破学科分割、行业分割、部门分割,实现“田头—车间—市场—餐桌—人体”五点一体、有机联结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分配制度,激发和保护科技创新活力,促进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协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系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2023-11-30
- [科技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正式启动2023-11-29
- 研究发现杂原子在生物炭吸附过程中的互作机制2023-11-29
- 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调研2023-11-29
- 研究揭示铁矿和有机物调节砷化学转化机制2023-11-28
- 中国农科院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宣布会议2023-11-28
- [人民日报]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揭榜挂帅”项目启动2023-11-28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2023-11-28
- 吴孔明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2023-11-27
- 第二届农业科技图书奖在京颁奖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