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量、分散的农村人口以及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使得农村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远比城市复杂得多。2020年中国农业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农村气象灾害的绝对损失快速增长,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每年1000亿元增加到近年来的2500亿元,农民家庭损失加大。二是与能源利用相关的环境问题突出,农村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秸秆和薪柴等传统非商品能源燃烧成为农村室内污染排放重要来源。三是农村最容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成本呈增大趋势。
建议“十二五”期间将统筹解决农村能源环境和增强减灾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纳入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不断改善农村防灾减灾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
提升农村能源发展在国家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的地位。加强对不同农村地区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研究建立国家农村能源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推动农村可持续能源建设。完善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配套法律法规体系,把农村生物质利用设施建设,特别是大中型沼气发电工程,纳入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提高农民和农村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强评估潜在的气候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建立区域气候变化监测和早期预警系统,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防灾减灾投入,重视农村工程减灾的重要作用,把农业灾害损失率控制在GDP的1%以下。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乡镇、社区灾害预防的培训,规避气候风险。
完善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实施机制。国务院已经批准建立的若干国家级生态经济区、功能区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对这些规划进行评估,并形成国家级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国家级“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试验区”、“生态保护专项补偿基金”。实行特殊的财税政策,加大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对生态经济区的倾斜力度,提高资源税。(全国政协常委 林而达)
分享到
[人民日报]增强气候适应能力 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发布时间:2010-12-15
|来源: 《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5日 |作者:admin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院网信息发布与管理
最新动态
- 习近平向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致贺电2024-02-17
- 习近平致电祝贺斯图布当选芬兰总统2024-02-16
- 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024-02-15
- 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美国林肯中学师生回赠新春贺卡2024-02-11
- 习近平致电祝贺阿利耶夫当选连任阿塞拜疆总统2024-02-08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2024-02-08
- 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就中葡建交45周年互致贺电2024-02-08
- 习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