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冰
玉米是外来作物,通过国内育种家多年的遗传改良,已成功地将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所依赖的种质基础狭窄,常用育种材料主要来源于3-4个种群。据1995年调查,五个主要杂交种占全国玉米面积的53%%,五个骨干自交系覆盖全国61%%的玉米面积。脆弱的遗传基础限制了育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而且诱发玉米病虫害爆发流行。因此,只有施行玉米种质扩增、种质改良和种质创新计划,才能提高玉米育种研究的创新能力。
188bet平台app官方
承担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和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与利用”项目,就是为了增强科研单位的创新能力和种子公司的竞争实力。
1997年,“948”立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美国引进一批外来玉米自交系和种质资源并育成自交系205个,8个热带和5个亚热带玉米群体,6个优质蛋白玉米群体和2个高油群体等。
为了保持热带、亚热带群体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和满足玉米育种研究的长远需要,采用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法改良外来群体的生态适应性。从南向北推移,进行接力式改良。热带群体经过4-6轮改良,就可以放到北方玉米主产区作为育种材料应用;亚热带群体经过3-4轮改良便可用于育种。
科技人员还将外来种质与中国温带玉米自交系杂交,经过一次自交和两次混合授粉,形成平衡半外来群体,发放给育种单位使用。同时,测定外来种质与中国温带玉米的遗传关系,划分杂种优势群。该项目引进外来种质资源,为育种研究提供新的杂种优势群。预期向科研单位提供有苗头的热带和亚热带自交系3-5个,引进并改良新的杂种优势群2-4个。预期在我国南方可以直接利用新种质育成杂交种;引进适宜作青贮饲料的新种质。预计2010年利用新种质选育的自交系将广泛用于玉米育种和生产。到2020年,新杂种优势群将覆盖全国玉米面积1/3以上。
项目实施带动了我国玉米育种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使我国在玉米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向同时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玉米研究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