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翟虎渠院长主持召开京内各单位部分青年科技骨干座谈会,继续就全院改革与发展征求意见。党组副书记王红谊,副院长张奉伦、章力建、王运浩、刘旭、屈冬玉,党组成员兼人事局局长司洪文参加座谈。
与会青年科技骨干大部分是近两年我院通过“杰出人才工程”招聘的一、二、三级学科带头人,各自承担着国家或部门的重大科技项目,身处农业科研创新工作第一线,对全院改革与发展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1、进一步加强各研究所内部学科重组
近两年我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确立了新时期重点发展的九大学科群、41个一级学科和173个二级学科,并根据上级部门科技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结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完成了全院部分研究所之间的整合工作。目前,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的战略目标已经确立,全院科技资源宏观战略重组已经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各研究所应根据全院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进一步明确各自学科发展定位,加强所内已有学科力量的重组与新兴学科的建设力度,明确重点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以一、二级杰出人才为基础,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2、重视和加强我院实验人才队伍建设
与会青年科技骨干认为,新一届院党组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通过连续两年“杰出人才工程”计划的实施,我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初步满足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与全院九大学科群建设的需要。目前在科技项目开展过程中感到最急需的是实验技术人才,尤其是技术功底扎实、能长期稳定坚持岗位的优秀人员。希望院里能采取一定鼓励扶持政策,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评价体系,稳定一支专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根据大家的建议,翟虎渠院长当场明确由刘旭副院长牵头,专门组织召开一次有关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与实验室建设的座谈会,以进一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继续强化研究生培养力度
今年我院研究生招生规模有了明显的扩大,但仍远远满足不了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我院科技资源丰富,培养研究生条件得天独厚。应充分发挥我院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地位,继续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扩大我院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名额,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同时,使研究生队伍成为我院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建议在培养方式上要扩大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比例。
4、继续强化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科研基础条件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会同志建议,我院要进一步整合全院资源,围绕全院重点学科建设,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要给各所明确的要求,同时在全院范围加强评估检查,督促各所重视科研条件的改善与提高;要通过宏观调控、资源整合与学科优化组合,扶持督促条件较好的部门重点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加强全院科研网络环境建设,首先是要加强京内各所,尤其马连洼三所信息基础设施的改造,进而推动京外各研究所的网络平台建设;采取鼓励监督措施,强化各研究所网上科技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力度,各所研究生、博士生论文,在允许的范围最好全文上网。
5、分门别类建立全院不同人才评价体系
我院是综合性国家农业科研机构,学科专业众多,性质各有不同,同时全院研究、实验、管理、开发人员工作性质不同,要求不尽一致,最好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特点及要求,量化目标,建立与之相应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于一级、二级岗位杰出人才,工作要经得起检验,要寻求建立有效的考核方式与方法,可将每个人的工作业绩每年在我院网站上公布,由社会同行进行广泛的评议。在加强考核监督的同时,也要为科技人员建立相对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我院水稻所钱前博士经过近20年的积累,今年在《nature》和《cell》上连续发表两篇高质量的论文,充分说明农业科研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重大成果和理论创新。
6、重视加强科技开发工作
农业科技产业化开发,在当前国家农业发展、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及我院的改革与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检验一项可否开发为产品的科技成果含金量大小的主要标准。全院科技人员要重视和加强科技成果的中试放大,提高可物化为商品的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价值。进一步探索完善院所两级科技开发管理体系,重视科技开发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科技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以及经营管理人员在科技开发中的积极性。在开发物化产品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技术、知识产权开发的力度,力争把我院建设为全国农业科技“硅谷”,成为全国农业技术成果交易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