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民 日 报
【副标题】毛树春:种棉高参(科海星座)
【日期】2004.02.12
【版次】第十四版
【版名】科教周刊·科技视野
【作者】 蒋建科
【主要内容】
本报记者 蒋建科
春节前后,是农业科研人员一年里劳动强度相对轻松的时候,大部分田间试验和野外研究都转入实验室或室内进行。然而,对毛树春研究员来说,这段时间却是最繁忙、最紧张的时候。作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8bet平台app官方
棉花研究所栽培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不辞辛劳,不停地从地处河南安阳的研究所出发,上北京,下农村,走访国务院有关部委,深入棉花种植户和纺织企业,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因为农时不等人,他要在3月初发布广大棉农翘首以盼的“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
去年3月,当许多棉农为是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树春及时发布了他们课题组历经7年研究的新成果“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该指数达到自1989年以来的最大值,显示出2003年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黄金年,即棉花需求增加,面积扩大,价格高位,进出口增多。这个指数对指导我国棉花生产发挥了关键而积极的作用。去年的实践证明,他的预测是十分准确的。
这是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也是我国第一个作物生产景气指数。毛树春说,棉花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粮食有70%就地消费了,仅有30%流入市场,而棉花有95%要进入市场,因此,其流通和信息要对称。所谓棉花生产景气指数,就是反映棉花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的走向和走势的前瞻性科学指标。
1996年,毛树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正式承担课题,开始研究棉花产前信息化问题,组织全国11家棉花科研机构,探索棉花产前信息收集、整理、加工、采集的理论和方法、途径以及措施。经过4年不懈努力,在2000年正式形成了“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和“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后者是用来跟踪和评估棉花生长情况的科学指标。2001年,毛树春分别在湖北、河南、安徽、河北、新疆等地以学术报告等形式,发表了自己的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强烈反响。
毛树春要让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2002年3月,国际棉花价格落到10年来的最低点,毛树春用自己的棉花生产景气指数进行详细的计算,预测到9月份时新棉收购价格要上涨,涨幅在15%以上,《农民日报》在慎重考虑后发表了这一结果,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山东滨州,许多农民拦住他,要问个究竟,一些干部也表示对他观点的赞同和支持。许多熟悉他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你的预测到底准不准?究竟有多大把握?对此,只有毛树春心里有底。到了9月,价格果然上涨了15%,到了年底,竟然上涨了25%,事实给他的成果打了个满分。
2003年的棉花生产正如景气指数那样,似乎是沿着预测的曲线在运行。到了7月,由于主要棉区遭受恶劣气候的影响,毛树春又及时发布了“中国棉花生长指数”(CCGI),第一次发布棉花减产信息,8月和9月又分别发布了第二次、第三次减产信息,认为由于气候影响而导致面积减少和单产降低,会抵消1200万亩棉花的增产效应,全国棉花普遍晚熟。这些信息对指导全国棉花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农民和许多地方生产部门的好评。登陆中国优质棉网阅读这些信息的访问量超过10万次。
谈起今年的预测情况,毛树春说,今年的棉花消费需求、销售经营和价格风险仍将存在甚至加剧,气候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目前还难以预测。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会根据各种实际变化及时发布有关信息,更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些理论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