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团队阐明了盐碱胁迫下微生物对镉形态与有效性变化的影响及主要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可为盐碱胁迫条件下镉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
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之一,长期污水灌溉是造成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污灌土壤除了具有盐基饱和度较高带来的盐碱化、土壤呈碱性等特点外,往往伴随着重金属超标,因此,加强盐碱化土壤镉污染风险控制研究对我国中低产农田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国内外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效应有大量研究,但针对盐碱胁迫条件下,土壤微生物过程及其对镉形态与有效性的影响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该研究以北方不同污灌土壤为试验土壤,利用土壤学和微生物组学等手段,研究盐碱胁迫条件下,土壤镉形态与有效性变化及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增加了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以及生物毒性,且盐碱胁迫对镉污染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基于距离矩阵ANOSIM相似性主成分分析表明,盐碱胁迫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显著,真菌不显著;基于RMT方法构建分子生态网络发现盐碱胁迫不仅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的整体网络结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网络中不同菌属的相互作用关系;根据土壤细菌、真菌网络结构中网络节点的拓扑角色识别了关键种群,该关键种群可能在耐受盐碱胁迫、富集镉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及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通讯员 查静)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97491193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