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研究员与云南、甘肃、新疆等全国省级农科院和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明确了地膜覆盖虽然可以增加当季作物产量,但长期来看,若回收不到位,农田残膜大量累积不仅威胁生态环境质量,还会影响作物生长,威胁粮食安全。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
全球地膜meta分析发现,地膜覆盖可使土壤温度提高7%-10%,土壤水分增加13%-21%,作物增产25%-42%,因此全球地膜使用量快速增长。对721个典型覆膜地块的实地调查发现,2011年中国覆膜农田地膜残留量平均为34 千克/公顷,17%的调查地块地膜残留量超过当季作物覆膜量65 千克/公顷,西北和华北地膜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每平方米农田残膜碎片平均为95.8片。回收与否、作物种类和覆膜年限是决定农田地膜残留量的主要因素。农田残膜的大量积累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农田残膜量每增加100千克/公顷,作物产量将降低3%,土壤持水能力降低2%-8%,土壤有效磷降低5%。基于上述研究,文章还从地膜标准修订、地膜回收技术和低成本可降解地膜研发、地膜回收法规出台以及适宜覆膜区的划定等方面提出了地膜污染防控建议。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等项目资助。(通讯员 査静)
原文链接:http://dx.doi.org/10.1111/gcb.1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