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8bet平台app官方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在高蛋白饲料原料中的分布特点和存在形态以及在“饲料—养殖动物—人”全链条中迁移转化与暴露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有害物质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近年来,由于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一类用于工业和生活的人工合成化学品)产量和使用量大,从环境进入饲料和食品链条,逐渐成为饲料和食品安全新的风险点。全氟化合物环境持久性极强,难以降解,进入动物和人体后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毒性作用。但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欠缺,在“环境/饲料—养殖动物—畜禽产品”生产链条中迁移转化规律不明,化合物分布特点和存在形态不清。针对上述科学问题,该团队以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为切入点,根据其亲蛋白性质,解析了多种蛋白饲料原料中长链和短链全氟化合物的选择性亲和赋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全球范围鱼粉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结合实验数据和蒙特卡洛模型,科学预测全氟化合物从“饲料—养殖动物—人类摄入”全链条迁移转化和暴露引起的健康风险程度。通过对饲料中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分析、污染来源识别以及污染风险研究,为饲料到动物性食品生产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通讯员 刘全吉)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930356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8312524